大溪老茶廠
2015年獲得遠東建築獎的大溪老茶廠,這棟外觀參照大吉嶺茶廠建成的白色建築物,在北部橫貫公路上顯得格外氣質脫俗,和大溪老茶廠也算滿有緣份的,在計畫前往的那個星期先按了官方的粉絲業讚,當天晚上茶廠的阿萬先生就用Messenger發訊息來了,其實當下有點納悶XD。去大溪老茶廠可謂路途遙遙,從中壢火車站換公車到大溪客運站還得再換一次公車才能抵達。不過這棟白色的房子還真是療癒系的,能讓人忘卻旅途的疲憊。
空間
如今的茶廠已轉型為觀光工廠,肩負起茶文化的推廣,讓茶擺脫過往在年輕人的印象中「矮鵝,喝茶?那是老人家的活動」。隨著時代的變遷,空間機能也重新做了調整。過往的倉庫區成了用餐部,在用餐區中建築師設置了一個靜水池,也使看似冰冷的工廠增添了不少柔和與禪意的氣氛。展售部與時並進,推出了一系列與茶文化有關的產品,而過往被認為平凡無奇的茶葉罐,也加上了文創設計感,令人愛不釋手。原本的乾燥區成了展示過往茶廠歷史文物的展示區,一旁還有個運用施工鷹架搭建的多媒體放映室,一動一靜,共同訴說著茶廠過往的光輝歲月。而製茶區中六台祖母級的傑克遜式揉捻機歷經了數十載歲月,依舊堅守岡位,揉捻出風味醇厚,令人回甘的紅茶。
祖母級的綠建築
大溪老茶廠在數十年前便已運用茶葉乾燥機產生的熱氣,運用熱空氣上升的原理,透過天井傳送至二樓的萎凋區,再輔以電扇、可調節氣流的窗戶使萎凋室的溫度、氣流得以保持穩定,如此節能的設計,可說是當代綠建築的先驅。而藍灰色的窗櫺與略顯斑駁的牆面,則成了文青遊客最喜愛的拍照地點。在茶廠中可見到色彩鮮艷的金屬椅,這是建築師由峇里島購入,在顏色相對單調的空間中顯得格外亮眼,也成為另一個拍照的亮點。